快餐时代
大致在 2010 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感觉这个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快餐的时代。
快餐时代的快餐包含了我们在快餐店吃饭的快餐,也包含了类似于快餐一样的文化和生活,即来即走。一切满足当下的需求,高频率的节奏之下,没有沉淀,难以沉淀。
意识之初
关于快餐时代的想法是在读阮一峰的文章《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50 期):当音乐还是稀缺的时候》产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盒式磁带和 CD 发明人 Lou Ottens 去世,现在年轻点的人提到的专辑可能是网易云上面某某歌手出了一首歌或者几首歌,形式上理解就是一个同时段发行的歌单,可是在 20 年前,专辑就是一盘磁带,后来是一张 VCD/DVD 光碟,再往前是一个复古洋气的东西 - 黑胶唱片。
在那个年代,这些硬件是音乐的载体,无论是制作者还是听歌的人,都会上下反复的把时间放在磁带上,磁带播放机是很多人对于音乐的记忆。那个年代,一首歌可以被听上数百遍,可以听出藏在音乐里面的更多的东西。
如今,数字音乐随着网络宽带的提升进步在生活里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随便一个音乐平台不需要会员就可以听到无数悦耳的歌曲,听歌再也不是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情。
原文中,有一句话非常的戳点:
音乐的黄金年代,其实是它稀缺的年代。 现在的音乐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丰富到大家都不在乎了。歌手出一张专辑,跟发一条朋友圈差不多。
快餐时代
我想到了快餐。
我有个朋友从来不吃快餐,他告诉我快餐是没有仪式感的东西,吃快餐太凑合,委屈自己。当然他说的快餐是中式的,西式快餐中的 K 记、M 记、H 记等等他是来者不拒的。
我很好奇他对中式快餐的拒绝,聊过之后才知道他觉得快餐太糊弄。
逻辑不通但不影响通过这个理由让他拒绝中式快餐,我认为西式的东西糊弄的地方更多,只是一些模式化的标准流程让这些东西有了一点点的规范感觉。
这些只是快餐界的内卷。
事物的内在道理总是遵循着相似的规律,音乐如此,快餐如此,那些带着时代特色的童年记忆都是如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剧烈的变化可能需要几千年的社会进程,巨量的信息压缩在短短的十年里,犹如一颗炸弹,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清醒。
思考
选择快餐,是因为手里有了其它重要的东西,我们选择将就是为了另一个不将就。我们热爱生活,总是想要生活过得更好,为了更好而去做取舍。
打赏: 微信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